热搜词: Xiaomi latest smartp

这里有一个关于“喜欢”按钮历史的故事,你可能会喜欢

旧金山(美联社)——如果没有“喜欢”按钮,互联网将会变得不一样。Facebook和其他在线服务将“喜欢”按钮变成了数字猫薄荷。

不管你喜不喜欢,这个按钮已经成为了创意催化剂、多巴胺传递系统和情感攻城锤。在Facebook将这一符号贴在其硅谷总部外的一个巨大标志上之后,它也成为了一个国际旅游景点,直到该公司在2021年将自己更名为Meta平台。

一本新书,深入研究了一个符号背后的复杂故事,这个符号既是数字驱动社会的福,也是祸害。

这个故事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为生存而进行的角斗士之战,然后快进到21世纪初,当时Yelp的联合创始人拉斯·西蒙斯、Twitter的联合创始人比兹·斯通、PayPal的联合创始人马克斯·莱夫金、YouTube的联合创始人史蒂夫·陈和Gmail的发明者保罗·布克海特等科技先驱都在尝试不同的方式,利用这种认可货币来刺激人们免费在网上发布引人注目的内容。

2005年5月18日,Yelp的一位名叫鲍勃·古德森(Bob Goodson)的员工坐下来,粗略地画了一张大拇指朝上和大拇指朝下的草图,作为人们对网站上发布的餐馆评论表达意见的一种方式。Yelp没有采用古德森建议的符号,而是采用了西蒙斯设计的“有用”、“有趣”和“酷”的按钮。但这幅老草图的发现激发了古德森和马丁·里夫斯合作,探索他们新书中的“喜欢”按钮是如何出现的。

“它很简单,也很优雅,因为‘喜欢’按钮在说,‘我喜欢你,我喜欢你的内容。我和你一样。我喜欢你,因为我和你一样,我是你部落的一员,’”里夫斯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说。“但很难回答这个简单的问题,‘谁发明了点赞按钮?’”

社会符号背后的社会源泉

虽然Facebook是“喜欢”按钮变得如此无处不在的主要原因,但它并不是Facebook发明的,而且几乎被当成垃圾抛弃了。Facebook花了近两年时间克服CEO马克·扎克伯格的坚决抵制,终于在2009年2月9日,也就是这家社交网络在哈佛大学宿舍创建五年后,在其服务上引入了这个符号。

就像许多创新一样,点赞按钮是出于需要而诞生的,但它并不是一个人的创意。在Facebook最终接受这个概念之前,这个概念在硅谷流传了十多年。

里夫斯说:“创新往往是社交性的,硅谷是实现这一切的理想之地,因为它有一种聚会的文化,尽管现在这种文化少了。”“每个人都聚在一起谈论他们当时在做什么,结果发现很多人都在做同样的事情。”

创建一种简单的机制,以数字方式表达赞同或沮丧,这种努力源于Yelp和YouTube等在线服务的源头,这些服务的成功取决于它们发布评论或视频的能力,这些评论或视频将帮助它们的网站在不迫使它们为内容花费大量资金的情况下更受欢迎。这种努力需要一个不需要太多障碍的反馈循环。

好莱坞在“赞”按钮传奇中的角色

当古德森用他的大拇指向上和向下的手势摸索时,它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这些表示赞成和反对的技巧被奥斯卡获奖电影《角斗士》引入了21世纪的时代精神,在电影中,由演员华金·菲尼克斯饰演的康默多皇帝在竞技场上使用手势来示意战斗人员。

但是,由于亨利·温克勒在20世纪70年代最受欢迎的电视剧《欢乐时光》中扮演的角色,在流行文化中,被点赞所带来的积极情绪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以前。这个手势后来成为通过TiVO在21世纪初生产的数字录像机的遥控器按钮来表达喜悦的一种方式。大约在同一时间,一个名为Hot or Not的网站,根据这本书的研究,征求人们对分享自己照片的人的长相的反馈,开始尝试启发“喜欢”按钮的想法。

其他提供有用想法的公司包括开创性的新闻服务Digg、博客平台Xanga、YouTube和另一个早期的视频网站Vimeo。

按钮的重大突破

但Facebook毫无疑问地将“喜欢”按钮变成了一个普遍理解的符号,同时也从它进入主流中获利最多。差点就没发生。

到2007年,Facebook的工程师们一直在修改“喜欢”按钮,但扎克伯格反对,因为他担心社交网络已经变得过于混乱,里夫斯说,“他实际上不想做一些会被视为微不足道的事情,那会降低服务的价格。”

但FriendFeed,一个由Buchheit和现在的OpenAI主席Bret Taylor创建的竞争对手社交网络,没有这样的疑虑,并在2007年10月推出了自己的Like按钮。

但这个按钮并没有成功到让FriendFeed继续运营下去,该服务最终被Facebook收购。在交易完成的时候,Facebook已经推出了“喜欢”按钮——只是在扎克伯格拒绝了最初将其称为“很棒”按钮的想法之后,“因为没有什么比“很棒”更棒了,”这本书的研究显示。

扎克伯格的态度缓和后,Facebook很快发现,“喜欢”按钮不仅有助于保持用户在其社交网络上的粘性,还能更容易地预测用户的个人兴趣,并收集销售定向广告所需的信息。去年,Meta Platform的1650亿美元营收中,定向广告占了大部分。这个按钮的成功促使Facebook更进一步,允许其他数字服务将其植入他们的反馈循环中,然后在2016年增加了六种情绪——“爱”、“关心”、“哈哈”、“哇”、“悲伤”和“生气”。

Facebook并没有公开披露它从“喜欢”按钮和其他相关选项中积累了多少回复,但列夫钦告诉这本书的作者,他相信该公司可能已经记录了数万亿的回复。“人们喜欢什么内容……可能是互联网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之一,”列夫钦在书中说。

“点赞”按钮也造成了一种情绪问题的流行,如果他们的帖子被忽视,他们会感到孤独,而自恋者的自我则会满足于积极的反馈。里夫斯认为这些问题是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的意外后果的一部分,因为“如果你甚至不能预测技术创新的有益影响,你怎么可能预测其副作用和干预措施呢?”

即便如此,里夫斯认为,“点赞”按钮和创造它的力量结合在一起,触及了人类独有的东西。

“我们认为创新的偶然性是其中的一部分,”里夫斯说。“我不认为我们会对喜欢或赞美的能力如此轻易地被剥夺感到厌倦,因为这是10万年进化的产物。”